創業者常常為了取一個好名字絞盡腦汁,設計Logo、建立網站、註冊IG帳號、印好名片。卻沒意識到:這個名字,也許早就被註冊成商標,甚至連你正在使用的LOGO圖樣,都可能是別人已擁有的權利。
別等到品牌有聲量、有客戶、有收入時,才發現名字不能用,那將是最昂貴的重來。
什麼是商標?你真的有「擁有權」嗎?
商標,是一種「使用權」的法律保障。當你註冊商標後,就代表你在某個類別中,對這個名稱、圖案或標語,擁有專屬使用權。這不是公司登記就會自動附帶的權利,也不會因為你用了很久、曝光很多就能自保。
✅ 公司名稱 ≠ 商標權
✅ 有統編 ≠ 商標自動擁有
✅ 使用中 ≠ 合法保護
所以,不管你是還在接案、剛創立工作室、或開始經營小品牌,都應該「主動查詢」與「盡早申請」。
為什麼創業早期就該查商標?
- 避免侵權:你可能無意中用了他人的名稱,一旦遭檢舉或提告,輕則更名,重則賠償。
- 保障未來品牌價值:當你要找合作、申請補助、參展、授課,商標是「擁有權」的象徵。
- 避免被惡意搶註:一旦有人看到你品牌有潛力而捷足先登,你將無權主張。
商標查詢怎麼做?
商標查詢完全免費,以下為基本步驟:
- 進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「商標資料檢索系統」
- 輸入你想查詢的名稱(建議多組相似詞)
- 篩選分類,根據你是做課程、產品、設計等對應類別
- 點選「相同或近似」條件,避免類似名稱雷區
初步查詢後你會知道:
- 是否已有完全相同的註冊商標?
如果有完全相同名稱已註冊,幾乎可以確定你無法再申請成功。這時候就需要考慮更換名稱或加入修飾詞。 - 是否有相似或發音近似的名稱已被註冊?
台灣商標法對於「近似商標」有保護條文,若名字拼音類似、語義相近或使用範疇雷同,也可能被駁回申請。這也是為什麼即使你覺得差一點沒關係,審查時仍可能被判為近似。 - 建議每次創名至少準備 3 組備案,包含不同語言版本、加上副標、地名、品牌關鍵字等組合,避免全部都被查詢卡關時沒有退路。可以搭配多一點變化詞,像是加上英文、地名、關鍵詞,例如:「GUDO」→「GUDO home」「GUDO Lab」「居家GUDO」等。
商標申請怎麼開始?
申請商標的流程如下:
- 確認分類(IC類別)
不同的行業對應不同的商標分類。你要賣實體商品?還是提供顧問服務?這會決定你該選哪些類別。 - 準備申請資料
包含商標名稱、圖樣、使用商品或服務的說明、申請人資訊(自然人或公司) - 自行申請 or 委託代理人
自行申請約NT$3000/一類;委託律師事務所或專利商標事務所代為申請,代辦費用約NT$6,000~NT$12,000不等,可避開錯誤類別、避免退件。 - 等候審查(3-6個月)
通過後公告3個月,期間若無人異議即正式註冊。 - 註冊完成,有效期10年,可續展
品牌常見商標誤區
- 「我只用中文,應該不用註英文吧?」
很多人以為只要註冊中文就夠,但事實上品牌一旦擴大,很可能會出現英文標示、網站域名、合作商機等情境。若你沒註冊英文名,別人就可能用相同英文搶占曝光機會,甚至混淆市場認知。建議同時查詢並申請中英文版本,雙重保障品牌一致性。 - 「Logo圖像比較特別,沒人會跟我一樣吧?」
許多人誤以為設計風格獨特就不會被抄襲,但只要你的圖案有辨識性,就應該註冊為圖樣商標。否則別人看到你的圖像設計有商機,修改一點就搶先註冊,你反而無法主張權利。建議若品牌視覺是你核心特色,一定要申請圖形版商標。 - 「我們只在IG上推廣,沒在線下使用」
不論你經營的是線上課程、社群品牌、內容平台,只要有對外公開展示名稱、提供服務,就構成使用行為。商標保護並不分平台形式,網路經營者更容易被複製,反而更該有法律保護。別讓虛擬經營成為實體風險的漏洞。 - 「現在還太小,不用急著申請」
商標申請不只是大品牌才要做的事。越早申請,不僅費用固定、流程簡單,也可在品牌剛起步時就建立保護機制。等到有人搶註,或你成為有聲量的帳號時才申請,往往來不及。記得:申請商標是「未來價值」的起點。
小結:商標,是你品牌的法律保護傘
打造品牌的路上,商標不只是選擇,更是一種責任。你可以從小開始,但不該裸奔上路。一旦名稱深入人心,商標就是你立足市場的護城河。
不論你是一人創業者、自由工作者還是正在經營品牌,一但開始,就是查商標、保護名字的最好時機!
延伸閱讀:《創業開公司第1步:你需要一個好會計,會計師推薦怎麼找?》
